(768—824) 唐代文学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在文学上反对骈偶文风提倡散体。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是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在思想上维护儒家的传统思想调强尧舜至孔孟的一脉相传的道统。
英Han Yu;
人名。(西元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儒辟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称为昌黎韩愈。卒谥文宋代元丰年间追封为昌黎伯世称为「韩昌黎」。门人编次其诗文为《昌黎先生集》。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 [ hán ]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2.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3. 姓。 [更多解释]
愈 [ yù ] 1. 更,越。 如 愈甚。愈加。愈发。愈益。愈演愈烈。 2. 较好,胜过。 如 孰愈(哪个好)?彼愈于此。 3. 病好了。 如 痊愈。病愈。 [更多解释]
答:韩愈的拼音是:hán yù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韩愈 的发音
答:韩愈的意思是:人名。(西元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儒辟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称为昌黎韩愈。卒谥文,宋代元丰年间追封为昌黎伯,世称为「韩昌黎」。门人编次其诗文为《昌黎先生集》。
答:韩愈的近音词、同音词有:含育,含玉,含誉,涵育,函育,寒燠,寒玉,琀玉,汉语,函宇,酣饫,函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