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羽毛鳞甲的动物。古代常用以指人。
引《大戴礼记·易本命》:“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汉•王充 《论衡·遭虎》:“夫虎毛虫;人,倮虫。毛虫飢食倮虫,何变之有?”清•龚自珍 《释风》:“且吾与子何物?固曰:倮虫。”
没有羽毛或鳞介以蔽身的动物。也作「裸虫」。
引《孔子家语·执辔》:「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干巛之美也。」
倮虫,常见于中国古文记载中。古代所称的“五虫”之一总称无羽毛鳞甲蔽身的动物(倮同裸)。有时也专指人类。
倮 [ luǒ ] 1. 同“裸”。《玉篇•人部》:“倮,赤體也。”《禮記•月令》:“其蟲倮。” [更多解释]
虫 [ chóng ] 1. 节肢动物的一类。 如 昆虫。益虫。雕虫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2. 动物的通称。 如 大虫(老虎)。长虫(蛇)。介虫(有介壳的虫子)。 [更多解释]
答:倮虫的拼音是:luǒ chóng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倮虫 的发音
答:倮虫的意思是:没有羽毛或鳞介以蔽身的动物。也作「裸虫」。
答:倮虫的近音词、同音词有: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