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疿子”。一种夏令常见的皮肤病。由于皮肤不洁、出汗不畅引起。表现为密集的红色或白色小疹。易发于额、颈、上胸、肘窝等多汗部位。有刺痒和灼热感。
引宋•周密 《志雅堂杂钞·医药》:“暑天疿子用王瓜摩之,即消。”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身上痒剌剌的像小孩儿在夏天炸了痱子似的。”
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使角质层浸渍肿胀汗腺导管变窄或阻塞,导致汗液潴留、汗液外渗周围组织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好发于皱襞部位。
痱 [ fèi ] 1. 〔~子〕由于暑天出汗过多,引起汗腺发炎,皮肤表面生出来的小红疹,很痒。 痱 [ féi ] 1. 古代称偏瘫症。 如 风痱。 [更多解释]
子 [ zǐ ]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如 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 如 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 如 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 如 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如 子弹(dàn )。棋子儿。 6. 与“母”相对。 如 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 如 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如 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如 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 如 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如 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如 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 如 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更多解释]
答:痱子的拼音是:fèi zǐ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痱子 的发音
答:痱子的意思是:人体在夏天为汗水所沤湿,而在皮肤上长出的小红疹。
答:痱子的近音词、同音词有:废子,妃子,榧子,费资,腓字,诽訾,诽訿,飞子,非訾,非子,飞咨,绯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