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到的补偿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出处:宋・陆游《序》:“得不偿失,荣不盖愧。”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饶鸿生在精养轩虽化了几十块冤枉钱,在后乐园倒明白了一桩古典,不能说得不偿失了。(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
正音:“得”,读作“dé”,不能读作“děi”;“偿”,读作“cháng”,不能读作“shǎng”。
歇后语: 1. 八五炮打蚊子 —— 得不偿失
2. 捉了虱子跑了牛 —— 得不偿失
3. 偷鸡没成丢把米 —— 得不偿失
谜语: 明珠弹雀 (谜底:得不偿失)
故事: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占据江东六郡,他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召集群臣商议攻打夷州和琼崖有关事宜,大臣们均赞同出兵,只有右都护陆逊不赞同,他认为当前应该休养生息增强实力。孙权没采纳他的意见就出兵取胜,但整体上得不偿失。
表示所得不足以抵补所失。语本《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贪小失大”
论曰:「……自西戎作逆,未有陵斥上国若斯其炽也。和熹以女君亲政,威不外接。朝议惮兵力之损,情存苟安。或以边州难援,宜见捐弃;或惧疽食浸淫,莫知所限。谋夫回遑,猛士疑虑,遂徙西河四郡之人,杂寓关右之县。发屋伐树,塞其恋土之心;燔破赀积,以防顾还之思。于是诸将邓骘、任尚、马贤、皇甫规、张奂之徒,争设雄规,更奉征讨之命,征兵会众,以图其隙。驰骋东西,奔救首尾,摇动数州之境,日耗千金之资。至于假人增赋,借奉侯王,引金钱缣彩之珍,征粮粟盐铁之积。所以[1],转输[2]之费,前后数十巨万。或枭克酋健,摧破附落,降俘载路,牛羊满山。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状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
[1]赂遗购赏:行贿、赠送、悬赏、赐予。遗,音wèi,赠送。
[2]劳来:慰勉、招延。
“得不偿失”原作“得不酬失”。汉时西羌所居区域,属于西汉统辖范围,由于汉代统治阶级不断侵夺西羌生存的空间,羌人抗争前后延续一百余年之久。羌人与汉朝力量对比虽然悬殊,数次抗争都被汉朝镇压下来,但汉朝长期所耗费的人力金钱甚巨,等到羌人乱事略定,而汉朝的国势也已衰弱了。所以范晔感叹说:国家付出这么大的成本去平乱,但所得的效果却是有限,并且造成国势的衰败,实在是“得不酬失”啊!酬,就是报偿的意思。后来“得不偿失”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所得不足以抵补所失。出现“得不偿失”的书证如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语义表示所得不足以抵补所失。
类别用在“得小失大”的表述上。
①你老想占人家小便宜,小心会得不偿失。
②他做的是得不偿失的买卖,难怪会蚀掉老本。
③取鱼而舍熊掌,任谁都不愿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
④现代人常为了追求名利而忽略健康,是件得不偿失的事。
⑤张三虽然得到一笔小钱,却失去大家的信任,真是得不偿失。
⑥他不计成本地替孤儿院盖房舍,虽然得不偿失,却乐在其中。
⑦说谎虽然能暂时逃避问题,日后却要用十个谎来自圆其说,最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同义“得不偿失”及“贪小失大”都有得、失不相对等的意思。
异义“得不偿失”侧重于说明所得不及所失;“贪小失大”侧重于因贪求小利而造成巨大损失。
得不偿失 | 贪小失大 | 例句 |
---|---|---|
✅ | ❌ | 现代人常为了追求名利而忽略健康,是件得不偿失的事。 |
❌ | ✅ | 许多人因为贪图小利而被骗走了一大笔钱,这种贪小失大的例子不胜枚举。 |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