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处:元《宋史・范镇传》:“凡可以荡心悦目,不宜有加于旧。”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鲁迅《故事新编 采薇》)
正音:“悦”,读作“yuè”,不能读作“ruì”。
辨析:“赏心悦目”和“心旷神怡”都是表示“景色美好而给人愉快感觉”。但“赏心悦目”偏重于“心”和“目”;强调给人感观上的享受;而“心旷神怡”偏重于“心”和“神”;强调给人精神上的愉快。
“赏心”,心情愉悦。语出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悦目”,愉悦眼目,使人感到欢喜。语出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赏心悦目”形容情景美好,使心目都感到快乐舒畅。△“悦心娱目”、“荡心悦目”
[1]末,余时在[2],朝游夕[3],究欢愉之极。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古来此娱,书籍未见,何者?楚襄王时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时有邹、枚、严、马,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汉武帝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撰文怀人,感往增怆。
[1]建安:东汉献帝的年号。
[2]邺宫:邺郡的行宫。建安时期,曹操位高权重,且爱好文学,极力网罗文士于邺下,因而人才荟萃,文风鼎盛。邺,春秋齐邑,三国魏置邺郡,位于今河南临漳县西四十里。
[3]䜩:音yàn,同“醼”,宴饮。
衣服容貌者,所以悦目也。声音应对者,所以悦耳也。嗜欲好恶者,所以悦心也。君子衣服中,容貌得,则民之目悦矣。言语顺,应对给,则民之耳悦矣。就仁去不仁,则民之心悦矣。
“赏心悦目”系由“赏心”及“悦目”二语组合而成。 “赏心”见于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并序〉。谢灵运(公元385—433),是南朝宋文学家,谢玄之孙,小名客儿,时称谢客。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少好学,工书画,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性好山水,肆意遨游,所至辄为题咏,以致其意。其诗开创山水写实派风格。初为太尉参军,后徙广州,有诗传世。在〈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的序中,谢灵运提到建安末年时,他在邺下与文人交游饮宴的情形。谢灵运认为:美好的时光、宜人的景色、愉悦的心情、欢乐的事情,这四种世间乐事一向最难同时具备,但是能和许多优秀的文人一起唱和应酬,这四者便同时都享受到了。 “悦目”一词见于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刘向(公元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汉沛县人。成帝时,改名为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撰成《别录》一书,为最早的分类目录专著。另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等书。《说苑》共二十卷,所录皆轶闻琐事,分类纂辑先秦到汉代历史故事,杂以议论,大都以儒家思想为指归,阐明国家兴亡、政治成败之理,以为鉴戒。在典源引文中,刘向认为:衣服容貌是用来愉悦眼目,谈吐应对是用来愉悦耳朵,嗜好行为是用来愉悦心志。所以一个君子衣冠端正,人民的眼目就会愉悦;谈吐得体,人民的耳朵就会愉悦;实行仁义,去除不仁的行为,人民的心志就会愉悦。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赏心悦目”,用来形容情景美好,使心目都感到快乐舒畅。
语义形容情景美好,使心目都感到快乐舒畅。
类别用在“舒适快意”的表述上。
①此地风景绝佳,令人赏心悦目!
②这篇作品词藻优美,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③他发挥巧思,将家里布置得令人赏心悦目。
④这里所藏的油画,每件都是赏心悦目的精品。
⑤令人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使游客乐而忘返。
⑥只见新叶嫩绿,一片初春景色,真是赏心悦目。
⑦表姐穿了一件赏心悦目的洋装,参加同学的婚礼。
⑧利用假日去参观美术展,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⑨将这幅山水画放在客厅里,真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啊!
⑩爱美是人的天性,化妆打扮,不外是想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