窟:洞穴。
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用来躲避灾难祸患。现多比喻掩盖的方法多;隐身的计划周密。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见柴曰:“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邵九娘》)
正音:“窟”,读作“kū”,不能读作“qū”。
谜语: 最多私宅的拥有者 (谜底:狡兔三窟)
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叫门客冯驩去薛地收债并顺便买回家里缺的东西,冯驩假借孟尝君的命令把债契全部烧毁,借债的百姓对孟尝君感激涕零。冯驩回来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狡猾的兔子有三处藏身的洞穴。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语本《战国策・齐策四》。△“高枕无忧”
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1]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2]谓冯谖:“先生所为文[3]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4]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5]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6],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7]黄金千斤,[8]二驷,[9]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10],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1]孟尝君:战国时齐之公族,姓田氏,名文;相齐,封于薛,孟尝君为其称号;好养贤士,食客数千人。
[2]顾:回首、回头看。
[3]市:买。
[4]高枕而卧:形容身心安适,无忧无虑。见“高枕无忧”。
[5]放:免职不任用。
[6]三反:三次往返。
[7]赍:音jī,同“赍”,持物送人。
[8]文车:绘有文彩的车。
[9]服剑:佩剑。
[10]不祥:不善。
据《战国策・齐策四》载,战国时,有一个叫冯谖的人,在齐国孟尝君门下作食客。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去收债,但是他不但没把钱要回来,反而把债券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泽,对孟尝君十分感激,冯谖等于帮孟尝君买了“义”回来。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官职,回到薛地居住。到了薛地,受到人民热烈的欢迎,孟尝君这才了解冯谖的用心。这时冯谖对孟尝君说:“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藏身的洞窟,在紧急的时候就可以逃过猎人的追捕,免于一死。但是你现在只有一窟,还不能高枕无忧,我会再帮你寻找另外两窟。”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如果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梁国一定能国富兵强。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连续请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齐王得知梁国一直派人来请孟尝君,连忙也派人请孟尝君重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请求,把先王传下的祭器,放在薛地,并且兴建宗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当宗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窟已成,从此以后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后来“狡兔三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
语义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
类别用在“多处居所”、“狡猾诡诈”的表述上。
①那些毒枭狡兔三窟,到处流窜,让警方经常扑空。
②官场多诡诈,我不得不学狡兔三窟,替自己多安排些退路。
③他在高雄、台中、台北各有一个落脚处,就像狡兔三窟一般。
④在警方一路的搜捕中,发现歹徒狡兔三窟,到处都有藏匿的地点。
⑤侦办此案的警员说:“纵然嫌犯狡兔三窟,我也要将他逮捕归案。”
⑥歹徒不停地变换藏匿地点,就像狡兔三窟一样,总让治安人员四处奔忙。
⑦你一下说住台中,一下又说住台北,究竟住在哪里呢?人家说狡兔三窟,我看你大概不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