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例子:化石是沧海桑田的见证。
谜语: 最大的地球运动 (谜底:沧海桑田)
故事: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沧海,指大海。桑田,植桑之田,指陆地。“沧海桑田”指大海变为陆地,陆地沦为大海。比喻环境改变很大。语本晋・葛洪《神仙传》。后亦用“沧海桑田”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白云苍狗”、“沧海扬尘”
麻姑谓[2]曰:“自接待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3]到蓬莱,水乃浅于往者略半也,岂复将为陵陆乎!”方平乃曰:“东海行,复扬尘耳。”
[1]麻姑︰传说中的仙女。姓黎字琼仙,建昌(今江西省奉新县西)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宋徽宗政和中,封为真人。
[2]王方平:王远,字方平,东汉东海湖(今江苏省灌云县)人,生卒年不详。官至中散大夫,后弃官入山习道。桓帝时征召不就,郡国强载至京师,闭口不言,题字于宫门,所写的都是方外之事,削去复现。后放还乡,居太守陈耽家。相传一夕之间蝉蜕而去。
[3]向:刚才。
葛洪,晋句容人,字稚川,自号抱朴子。好神仙导养之法,著《抱朴子》一书,述炼丹之法,建立长生理论。而成书时间较晚的《神仙传》,收录数十位道教神仙的传记,书里记载这么一段故事:传说中的仙女麻姑,在和仙人王方平谈天叙旧时说道:“自从上次接待你之后,东海已经三次变成农田了,时间过得真快。刚才到蓬莱仙山去巡视时,看见周围的海水,比我上次去时又浅了一半,难道又将再度干涸变成陆地?”王方平于是感叹地说:“一旦变成陆地后,行经东海,又要满是飞扬的尘土了。”后来这个故事演变成“沧海桑田”这句成语,“桑田”就是种农作物的田,也就是陆地。“沧海桑田”原用来比喻环境变化很大,后亦可用来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
㈠
语义大海变为陆地,陆地沦为大海。比喻环境变化很大。
类别用在“环境改变”的表述上。
①管它沧海成桑田,真情永远不变。
②这座小城十几年来,沧海桑田,变化实在太大了。
③林地不断缩小,城镇却不断扩大,这也是种沧海桑田的现象吧!
④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如今成了繁华的市区,真是沧海桑田!
⑤本来这里还是一片洼地,如今都盖了高楼,沧海桑田,真令人感慨啊!
⑥这儿本是座学校,知道的人大概不多了,沧海桑田,如今竟成了住宅区。
㈡
语义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
类别用在“世事多变”的表述上。
①世事多变,沧海桑田,那堪回首?
②世事变化快又大,弹指间,几番沧海桑田。
③眼见他由富到贫,不禁令人有沧海桑田的感慨。
④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沧海桑田之慨。
同义“沧海桑田”及“白云苍狗”都可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异义“沧海桑田”多使用于景物变化上;“白云苍狗”则使用在人事变化上。
沧海桑田 | 白云苍狗 | 例句 |
---|---|---|
✅ | ❌ |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如今成了繁华的市区,真是沧海桑田! |
❌ | ✅ | 回忆前尘,往事如白云苍狗般,不禁令人歔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