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很;解:了解;理解。
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学习不深入。
例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正音:“解”,读作“jiě”,不能读作“xiè”。
谜语: 约会 (谜底:不求甚解)
故事: 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因不满当时吏治的腐败就辞官归隐山林,过着自食其力的隐居生活,他热衷于读书,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其中这样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读书著重理解义理,而不过度钻研字句上的解释。#语出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后亦用“不求甚解”形容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1]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2],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1]闲靖:即闲静,闲适寡欲。
[2]会意:领悟。
另可参考:《晋书・卷九四・隐逸列传・陶潜》、《宋书・卷九三・隐逸列传・陶潜》、《南史・卷七五・隐逸列传上・陶潜》
陶潜,一名渊明,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为晋朝大司马陶侃的曾孙。虽然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但因其世代为官清廉,故传至陶潜时已是家道中落,生活困苦。陶潜也曾几次做官,先后担任祭酒、参军等职务,四十一岁时还当过彭泽令,但只做了八十多天,便因不肯穿著整齐去迎接督邮,而辞官归隐。陶潜个性放任旷达,自然率真,曾作〈五柳先生传〉一文来比喻自己,文中说五柳先生的个性沉默少言,不爱好荣华富贵;喜欢读书,但只求义理上的了解,不过度钻研字句的解释,每次读书只要读到有心领神会的地方,便会高兴得忘了吃饭。又说五柳先生喜欢喝酒,但因为家里贫穷,没办法常买酒喝,于是邻居或亲朋好友常常买酒招待他,他也不矫揉造作,总是喝到酩酊大醉才回家。虽然家里贫穷,他总能自得其乐,常常写文章来表明自己的志向,不把人世间的名利得失放在心上。除了此篇文章外,陶潜著名的作品尚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辞〉等,每一篇文章都说明他热爱田园生活和不愿与当时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感情。后来陶潜描述自己读书态度的“不求甚解”,被视为一句成语,用来指读书著重理解义理,而不过度钻研字句上的解释,亦转用来形容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
㈠
语义读书著重理解义理,而不过度钻研字句上的解释。
类别用在“理解笼统”的表述上。
①读书要先分类,有些书须精读,有些因属参考性质,不求甚解亦无妨。
②为了尽快了解这部小说的情节,我只能先不求甚解地翻阅一遍,至于其中的写作技巧,只好待以后再仔细分析了。
㈡
语义形容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
类别用在“学习敷衍”、“敷衍随便”的表述上。
①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
②你有问题就要问清楚,别老是不求甚解地打马虎眼!
③你学数学都不求甚解,难怪同一类型的题目老是算错。
④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
⑤他老是对公事不求甚解,处理起来快是快,但总是出差错。
⑥这种做事不求甚解的作风,正是阻碍工业技术升级的主因。
⑦这种精密技术工业,怎能容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做事态度?
⑧在过去一周内,我不求甚解地听了一些课,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⑨看来经理对这问题不求甚解,所以他的分析似是而非,未能切中要点。
⑩我只有三天时间能在图书馆,为了多看一些,每本书都只能翻翻,真是不求甚解。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