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出处:蔡寅《变鸦楼三十年诗征序》:“蚌鹬争衡,鱼龙曼衍,离奇变幻之局,孰有甚于近三十年者。”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两者相争。
例子:我们都明白蚌鹬争衡谁都是受害者
①.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 如: 蚌胎(指珍珠)。
①. 〔~埠(bù)〕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①. 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趾间无蹼,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小虫和贝类。 如: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①.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 如: 争夺。竞争。争长论短。
②. 力求实现。 如: 争取。争气。争胜。
③. 方言,差,欠。 如: 总数还争多少?
④.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 如: 争不。争知。争奈。
①. 秤杆,泛指秤。 如: 衡器。衡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衡鉴(衡镜)。
②. 称量。 如: 衡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
③.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 如: 权衡。衡情度理。
④. 平,对等。 如: 平衡。均衡。
⑤. 指北斗星。 如: 衡汉(北斗星和银河)。
⑥. 古同“横”,纵横。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