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言渔人之利。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
用法:作宾语;指意外收获。
例子:茅盾《虹》:“上海人所崇拜的就是利,而且是不用自己费力的渔翁之利。”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
①. 捕鱼。 如: 渔业。渔翁。渔村。渔船。渔网。渔民。渔汛。渔歌。渔火。竭泽而渔。
②. 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 如: 渔夺。渔利。渔色(猎取美色)。
③. 姓。
①. 老头儿。 如: 老翁。渔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②. 父亲。 如: “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 丈夫的父亲。 如: 翁姑(公婆)。
④. 妻子的父亲。 如: 翁婿。
⑤. 姓。
⑥. 鸟颈毛。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①. 好处,与“害”“弊”相对。 如: 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
②. 使顺利、得到好处。 如: 利己。利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③. 与愿望相符合。 如: 吉利。顺利。
④.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 如: 利刃。利刀。利剑。利落。利口巧辩。
⑤.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 如: 利息。利率(lǜ)。一本万利。
⑥. 姓。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