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管窥蠡测是什么意思


    管窥蠡测是什么意思

    拼音: guǎn kuī lǐ cè
    注音: ㄍㄨㄢˇ ㄎㄨㄟ ㄌㄧˇ ㄘㄜˋ
    繁体:管窺蠡測
    样式:ABCD式
    感情:贬义
    年代:古代
    热度:常用
    类型:联合式

    管窥蠡测的意思

    蠡:贝壳做的瓢。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狭窄、片面;见识肤浅。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我们万不可凭管窥蠡测的调查了解,就下结论和发议论。

    正音”,读作“lǐ”,不能读作“lǐ”。

    辨形”,不能写作“”。

    故事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很有才能,但经常讽刺汉武帝因而只担任太中大夫等小官,没有得到汉武帝的重用。他写一篇《答客难》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他把自己与苏秦、张仪比较,他认为有才能的人不能管窥蠡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与节操。

    管窥蠡测的详细解释

    【释义】

    蠡,用瓠瓜做成的水瓢。“管窥蠡测”是指透过管子看天,用水瓢测量海水。比喻见识浅陋狭窄。语本《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管中窥豹”、“以管窥天”。

    【典源】

    《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

    今世之处士,魁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耦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我哉?若夫[1]之用[2][3]之任[4][5]之下[6],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7][8][9]”,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注解

    [1]燕:周代姬姓诸侯国,故址在今河北、辽宁及韩国北部。为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

    [2]乐毅:战国时燕国名将,昭王时拜为上将军,率领燕、赵、楚、韩、魏五国兵伐齐,下齐七十余城,封昌国君。昭王死,惠王使骑劫代其职位,毅奔赵,封为望诸君,后卒于赵。

    [3]秦: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约今甘肃省天水县。庄公时徙居大丘,孝公时定都咸阳,得商鞅变法图强,积极东侵。惠王时重用张仪,以连横政策离间六国。昭襄王用范雎采远交近攻之策向东扩展。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天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4]李斯:?∼公元前208,字通古,楚国上蔡人。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后受秦始皇重用,入秦为相。秦统一天下后,主张废封建,定郡县,行禁书令,统一文字。后为赵高所害,腰斩于咸阳市。

    [5]郦食其:号广野君,生卒年不详。陈留高阳人,秦末辩士。曾谒刘邦,说陈留,又说齐,下七十余城。及韩信袭齐,齐以为受骗,遂烹食其。食其,音yì jī

    [6]齐:周武王封姜太公于此,位于今山东省一带。传至战国时,被权臣田氏篡夺。后为秦国所灭。

    [7]以筦闚天:透过管子看天。筦,音guǎn,同“”。闚,同“”。

    [8]以蠡测海:用水瓢测量海。蠡,音,用瓠瓜做成的水瓢。

    [9]以莛撞钟:用草茎去敲钟。莛,音tíng,草茎。

    【典故】

    汉武帝时,有个名叫东方朔的年轻人。为人诙谐幽默,性格豪迈,对事直言不讳,武帝非常喜欢他。他对自己有很高的期许,认为读圣贤书,应被重用而对国家有所贡献。于是上书皇帝,陈述自己对国家政事的意见,但却没有受到重视,因而写下〈答客难〉。文中假设客人问他,既然自己博学又机智,为何不能像战国时代的苏秦、张仪有那样崇高的地位?他回答时代不同了,彼一时,此一时也。战国时代各国竞争激烈,读书人可凭本事施展抱负。但现在汉朝统一天下,有固定的人事体系,有志之士不一定能受到重用。更何况自己是“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意思是说自己眼界狭小,见识短浅,能力纤弱,哪有资格表达意见呢?东方朔以反话的方式,抒发自己的不平与无奈。后来“管窥蠡测”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见识浅陋狭窄。

    【书证】

    • 01.明・张纶《林泉随笔》:“一耳目之管窥蠡测,又焉得遍观而尽识也?”
    • 02.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卷三・幔亭遇仙录》:“而诸儒以管窥蠡测,拘拘然指一字为褒贬,岂圣人之心乎?”
    • 03.《四游记・东游记・第一回》:“又思自用师心,终非实际;管窥蠡测,终乏大观。”
    • 04.《红楼梦》第三六回:“宝玉一进来,就和袭人长叹,说道:『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
    • 05.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四:“凡人全集,各有精神,必通观之,方可定去取;倘捃摭一二,并非其人应选之诗,管窥蠡测,一病也。”

    【用法】

    语义比喻见识浅陋狭窄。

    类别用在“见识浅陋”的表述上。

    例句

    评论作品最忌片面,因为易陷于管窥蠡测之嫌。

    我对这事果然了解得不透澈,难怪你会说我是管窥蠡测

    天文学博大精深,若只用星相来解释,难免管窥蠡测之憾。

    他这番对国际局势的析论,也只是管窥蠡测之见,何足采信!

    探讨问题要广搜资料,多请教专家,才能免于管窥蠡测之讥。

    现在的判断只是管窥蠡测,要想掌握整个案情,还得深入的调查才行。

    宇宙无限,人生有限,若要以有限见识无限,也只是管窥蠡测,耗精费神而已。

    一个人若只在乎身边的环境,难免会管窥蠡测地看事情,最后让自己与时代脱节。

    师父若不露上两手,终是开不了这些管窥蠡测之徒的眼界,难以叫他们知道何谓真本事。

    人所以会有偏见,常常是因著固执,管窥蠡测,以为自己的所知所见,就是人生的真相。

    翻译


    1. have a very narrow mental outlook

    管窥蠡测字义分解


    读音(guǎn), 竹部,共14画

    ①. 吹奏的乐器。 如: 管乐器。管弦乐。

    ②. 圆而细长中空的东西。 如: 管道。管线。管见(谦辞,浅陋的见识)。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量海水,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管中窥豹。气管。血管。针管。双管齐下。

    ③. 形状像管的电子器件。 如: 电子管。晶体管。

    ④. 负责,经理。 如: 管理。

    读音(kuī), 穴部,共13画

    ①. 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如: 窥探。窥伺。窥测。窥视。管窥蠡测(喻见识浅陋,看不清高深的道理)。

    读音(lǐ), 虫部,共21画

    ①. 虫蛀木,引申为器物经久磨损要断的样子。

    读音(cè), 水部,共9画

    ①. 利用仪器来度量。 如: 测绘。测量。测控。测算。观测。

    ②. 检定,检验。 如: 测试。测验。

    ③. 料想。 如: 推测。

    ④. 清。 如: “漆欲测,丝欲沈”。

    “测”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逆接)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