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开始行动;制:制服。
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现泛指先下手争取主动。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主动出击。
例子:剑波没等这位警长开口,便理直气壮地来个先发制人。(曲波《林海雪原》三)
正音:“发”,读作“fā”,不能读作“fà”。
辨析:“先发制人”和“先下手为强”;都有“抢先下手争取主动”的意思。但“先发制人”重在强调抢先一步制服对方;“先下手为强”重在强调抢先一步;占据优势。
谜语: 首创者 (谜底:先发制人)
故事: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蠢蠢欲动,请有威望的项梁去商量起义的事宜。项梁听殷通说“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就反客为主,叫项羽杀了殷通,自立为会稽太守,然后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宣布起义反秦。
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机,才能制伏对方。#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1]元年七月,[2]等起[3]中。其九月,[4][5]谓[6]曰:“[7]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8][9]。”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1]秦二世:胡亥,秦始皇子。秦始皇死后即位,称二世。
[2]陈涉:陈胜(?∼公元前208),字涉,秦阳城人。秦二世时,与吴广起兵,天下之士苦秦苛政,相率归向。旋自立为楚王,势力颇大,后为其部下庄贾所杀。
[3]大泽:地名。即大泽乡,地约当在今安徽宿县西南。
[4]会稽守:会稽郡守。会稽,音guì jī,浙江省旧县名,今与山阴县合并为绍兴县。守,郡守,职官名。秦时一郡最高的行政首长。
[5]通:殷通,生卒年不详。秦二世时为会稽郡守,后为项羽所杀。
[6]梁:项梁,生卒年不详。楚将项燕的儿子,项羽的叔父。秦末,陈胜起兵,梁与籍共起兵吴中以应之,后为秦将章邯所败而死。
[7]江西:此指浙江以西,即大泽一带。
[8]桓楚:人名,生卒年不详。
[9]将:音jiàng,率领。
另可参考:《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项籍》
据《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载,秦朝末年,项梁和他的姪子项羽住在吴中,因为项梁足智多谋,两人颇受地方敬重。秦二世元年,陈胜等人从大泽起义抗秦,会稽郡守殷通将项梁找来,对他说:“浙江以西都已经造反了,这是上天要亡秦国。我曾听人说过,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机,才能制伏对方,否则将被人所制。所以我也想趁此时发动军队抗秦,并请您和桓楚统率军队。”项梁不想和殷通合作,便与项羽用计把殷通杀了,并接管会稽郡与殷通的军队,立下日后抗秦大业的基础。这里的原文“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后来演变成“先发制人”这句成语,比喻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机,才能制伏对方。
语义凡事先下手取得先机,才能制伏对方。
类别用在“果敢决断”的表述上。
①在战场上对决,要先发制人,抢得先机。
②想不到对方一出手,就先发制人将他的军。
③敌人军力强过我,得趁其不备,先发制人才行。
④你可以在他开口前,就先发制人跟他提出要求。
⑤我们就来个先发制人,放出风声,看他的回应。
⑥对付这种人,就是要先发制人,让他措手不及。
⑦今天谈判的胜负,就看哪方能先发制人,抢得先机。
⑧我们在这儿等著,一有状况,就先发制人发动进攻。
⑨这场球赛我队要先发制人,若让对方抢得先机,要胜就难了。
⑩想不到他来个先发制人,未等我坐定,就向我兴师问罪起来。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