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从;善:指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如流:像水从高处流下那么快。
听从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顺畅。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听从别人的意见。
例子:“八毛!”他也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从善如流”,有正人君子的风度。(鲁迅《华盖集续编 马上日记》)
谜语: 浪 (谜底:从善如流)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派大将栾武子率军援郑国,楚国只好从郑国收兵,栾武子乘机攻打蔡国,楚王立刻派兵增援蔡国。栾武子采用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的建议不打而撤军。后来他又听取他们三人善意的规劝,成功地消灭蔡国、楚国及沈国。
听从好的意见,就像流水般的自然顺畅。比喻乐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语出《左传・成公八年》。△“从诲如流”、“从谏如流”
[1][2]侵[3],遂侵[4],获[5]。楚师之还也,晋侵[6],获沈子[7],从[8]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是行也,郑伯将会晋师,门于许东门,大获焉。
[1]晋:春秋时国名,据有今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
[2]栾书:春秋时晋国大夫,生卒年不详。栾,音luán。
[3]蔡:春秋时国名,约位于今河南省新蔡、上蔡、汝南一带。
[4]楚: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5]申骊:春秋时楚国大夫,生卒年不详。骊,音lí 。
[6]沈:春秋时国名,地约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7]揖初:春秋时沈国国君,生卒年不详。
[8]知、范、韩:指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
对曰:“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佐;有莒、卫以为外主;有国、高以为内主。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是以有国,不亦宜乎?”
“从善如流”这句成语出自《左传・成公八年》。春秋时,列国林立且彼此征伐不断。根据《左传・成公六年》的记载,该年秋天,楚国率兵攻打郑国,当时和郑国订有盟约的晋国于是派兵前往援助,并且还乘机攻打临近的蔡国。楚军一听到消息之后,马上动员申、息二地的军队,准备援救蔡国。这时,晋军将领赵同、赵括向主帅栾书建议正面迎击,向楚国进军。正当栾书准备下令时,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却劝他说:“我们是来援救郑国的,郑国的危机解除,我们不但不退兵,还去攻打蔡国,已经是不义之战了,现在还触怒楚国,真打起来一定赢不了。就算赢了,也不是件光荣的事,反而自取其辱,不如退兵吧!”栾书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因此决定撤军。这种能接受部属提出好意见的处事态度,在《左传・成公八年》就提到说,晋军得以屡获战功,多在于栾书能听从知庄子等三人的建议,另如能掳获沈国国君揖初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因此对于栾书攻打沈国获胜的这件事,就有君子评论说:“从善如流,宜哉!”意思是说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是最适当的行为。典源又见《左传・昭公十三年》。“从善如流”的故事在此处则是表述楚国的公子比不得民心,也不像齐桓公那样重用人才,听从正确的意见,因此无法得到王位。后来,“从善如流”被用来比喻乐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
语义比喻乐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
类别用在“谦虚慎行”的表述上。
①他能从善如流,就是他所以成功的原因。
②既然大家都想提早散会,我就从善如流吧!
③一向固执己见的总经理,这次竟然一改作风,从善如流了。
④权位越高的人,越要从善如流,这样才能建立伟大的事功。
⑤在位者如果不能从善如流,但知师心自用,便将成为独裁一个。
⑥长辈给我们的意见,通常都是经验之谈,我们为什么不从善如流呢?
⑦我们经理一向都是从善如流,我相信,我们的意见一定会被接纳的。
⑧在上位的人,一定要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否则独断独行,必将丧失民心,遭致复鼎之祸。
同义“从善如流”及“从谏如流”都有接受别人意见的意思。
异义“从善如流”侧重于接受好的意见;“从谏如流”侧重于接受别人的规劝。
从善如流 | 从谏如流 | 例句 |
---|---|---|
✅ | ❌ | 在上位的人,一定要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否则独断独行,必将丧失民心,遭致复鼎之祸。 |
❌ | ✅ | 我们的长官,洁身自爱,从谏如流,只要有缺失,任何人进谏,都虚心接受。 |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