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合;众;许多人。
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乌合之众,不相统摄。(清・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正音:“之”,读作“zhī”,不能读作“zī”。
歇后语: 老鸹宴客 —— 乌合之众
谜语: 煤堆 (谜底:乌合之众)
像乌鸦般聚在一起的一群人。比喻暂时凑合,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语出《管子》逸文。△“一盘散沙”
乌合之众,初虽[1],后必[2],虽善不亲也。杀生之柄不制于主,而在群下,此寄生之主也。
[1]有权:变通的理念。
[2]相吐:互相唾弃。
管子(?∼公元前644),名夷吾,字仲,春秋齐国颍上人。初事公子纠,后事齐桓公为相。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桓公成为霸主,桓公尊为“仲父”。管子奠定齐国的法治思想,著重经济管理,他曾说:“像乌鸦一样暂时凑合在一起的人,因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刚开始什么都好商量,久了就什么都看不对眼,互相唾弃。表面上虽然还维持良好的关系,但因为没有交心,权力不在领导人的手上,而在属下或幕僚,可说是暂时依附、没有权势的领导者。”后来“乌合之众”被用来比喻暂时凑合,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
语义比喻暂时凑合,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贬义。
类别用在“散乱群众”的表述上。
①一群没有组织的乌合之众,是成不了大事的。
②这帮乌合之众,只是仗著人多欺负弱小,没什么好怕的。
③仓促成军的乌合之众,怎么可能赢得了训练有素的篮球校队。
④这支抗议队伍是临时凑成的乌合之众,一听到警察来了,就吓得四处逃窜。
⑤看他们来势汹汹,声势浩大,没想到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三两下就被打跑了。
⑥别看我们只是临时组成的乌合之众,队员可都是一时之选,想赢就得拿出实力。
⑦合唱团的成员原本是乌合之众,经过一星期的集训,已能完美地演唱指定歌曲。
同义“乌合之众”及“一盘散沙”都是指没有组织的一群人。
异义“乌合之众”侧重于组成群众为临时凑合,没有纪律;“一盘散沙”侧重于组成分子人心涣散。
乌合之众 | 一盘散沙 | 例句 |
---|---|---|
✅ | ❌ | 这支抗议队伍是临时组成的乌合之众,一听到警察来了,吓得四处逃窜。 |
❌ | ✅ | 这次班级对抗赛之所以会输,就是因为我们像一盘散沙,不能团结,人人只顾自己,而忘了全班的荣誉。 |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